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五十二章 低轨道卫星通信网络

这个时代,卫星通讯网络的概念还不是很成熟。

常见的通信方式还是依靠地面的发射塔和各种线缆进行中继连接。

这种方式进行通信固然也有连接稳定的优势,但是因为需要建设巨量的地面基站和通信线缆,所需要的基建投入实际上是非常大的。

这个时候,国内人们最常用的通讯方式还是固定电话,能够用得上手机的人都很少。

所以对于移动通信大家其实都没什么需求。

不过现在没有这样的需求,并不代表未来没有这样的需求。

之后的国内,短短的二十年的时间,就一跃成为世界上移动设备最多的国家,对于这方面的需求其实是非常大的。

所以,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,在现在就对低轨道卫星通信网络的建设进行规划,是很有必要的事情。

一般来说距离地球表面一百公里到三百公里的距离为低轨道,在这些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使用寿命一般都不是很长,因为他们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会不断地坠向地表,只能不停地使用燃料来维持轨道高度。

低轨道对于卫星通信来说,是有不少好处的,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了成本。

像铱星所处的轨道高度大约在八百千米上下,而新一代低轨道通信卫星的高度基本上在三百千米左右。

这就对火箭的推力要求更加低了,一次性能够发射的卫星数量也是大大提升。

例如今年第一次首飞的长三乙型火箭八百千米轨道的运载能力在5.65吨,三百千米轨道的运载能力在10.82吨。

这就意味着低轨道卫星的发射成本是高轨道卫星的一半。

当然,国内现在除了张星扬之外还没有什么人真正意识到低轨道通信网络,在商用和军事上的用途。

但是这并不妨碍张星扬向别人灌输自己的理念。

“陈老,你认为未来的网络通信形式会怎么样?”

这是一场关于国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成立前夕的座谈会,谈论未来互联网络的各项事宜。

陈仲琰虽然是北斗导航的总师,但是并不意味他对于互联网的发展不了解,相反他十分清楚。

“未来的网络通信方式,肯定是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接入用户设备,至于是采用地面基站进行信号覆盖,还是卫星网络进行信号覆盖,还很难说。”

“小张,你认为呢?”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